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谢莉花 余小娟: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条例设计

时间:2018/12/28 10:10:37  点击:757


       

内容摘要:德国国家资格框架的具体实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在有关教育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方面有着直接指导作用。

关键词:德国;资格框架;职业教育条例;能力导向

作者简介:

  原题:德国资格框架实施背景下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条例设计

  作者简介:谢莉花,余小娟,同济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上海 201804 谢莉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余小娟,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生。

  内容提要:德国国家资格框架的具体实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在有关教育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方面有着直接指导作用。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职业教育条例》在德国资格框架能力导向思想的影响下,在标准制定的侧重点、能力概念的理解、培养规格的结构化描述和能力分析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并直接反映在条例设计的流程与内容之中。我国未来的国家或地区资格框架及在此框架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关 键 词:德国 资格框架 职业教育条例 能力导向

  标题注释: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资格框架开发背景下各级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的融通与衔接研究——基于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16YJC880090)。

  [中图分类号]G710/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18)03-0018-17

  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在于构建衔接不同教育(学习)系统的、不同层次和类型资格的制度平台,以保障不同资格的等值性、融通性、透明度和可比性,增强社会及劳动力市场对资格的认可度,促进劳动力质量提升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国家资格框架的构建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用来促进教育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后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也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分别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及建立“国际资历框架”的发展任务。由此可见,构建国家资格框架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与教育规划的重要趋势。

  国家资格框架制度中的资格是个人具备的经主管机构评估并确认达到既定标准的学习成果的标志,通常包括证明、证书、文凭、学位等形式,在类型上包含了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两种。资格框架即是依据各个层级的学习成果的标准,对资格进行开发、认定和分类的一种工具。资格框架涵盖的范围可包含所有学习成果及历程(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或只包括某一特定教育(学习)领域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2]当前,我国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这两类资格体系呈现相互分离的状态,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等值与融通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上的困难。反观其他国家的发展趋势,世界上已经有诸多国家致力于改变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分离状态,建立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相互沟通与衔接的新型国家资格体系。在以全纳性国家资格框架为基准的前提下,各国各级各类教育

本文发表于前卫

标准的设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其不断完善发展的德国国家资格框架,作为更上位、更具综合性的资格标准体系,自其诞生以来,就对下位的不同教育类型的部门资格标准体系的制定和修订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资格框架就以能力导向的基本原则对作为职业教育标准的“职业教育条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和实践性的参照。德国资格框架实施背景下职业教育标准的变化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经验,可以为我国国家资格框架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教育与培训标准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启发。

  一、德国资格框架实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条例

  (一)德国资格框架的实施背景

  德国资格框架(Deutsche Qualifikationsrahmen,简称DQR)是对德国教育体系所产生的资格进行类型和等级归类的工具。它一方面有助于明确德国教育体系的指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德国资格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可比较性。德国资格框架是在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参照欧洲资格框架及其制定流程,并依照其基本原则再结合本国已有资格体系建立起来的。德国社会伙伴和其他劳动力市场利益相关者在将德国各级各类资格纳入统一框架形成国家资格框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国资格框架于2012年已经建立起了与欧洲资格框架之间的关联。截至目前,德国资格框架的开发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启动计划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开发完成阶段和初期实施阶段。当前,德国资格框架已经发展到付诸实践的操作阶段,形成了完全操作化的框架。[3]根据欧洲职业教育发展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简称CEDEFOP)于2015年针对欧洲各国国家资格框架发展回顾的统计,相比于法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所处的“操作阶段”,德国资格框架尚处于“早期操作阶段”。[4]按照综合性框架的思路进行设计,德国资格框架不仅包含了之前所纳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的资格,目前也逐步将普通教育的资格归入其中,如主体中学毕业证书、中等教育毕业证书、普通高校入学资格等。

  参考欧洲资格框架,德国资格框架同样以覆盖所有教育领域并呈现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等值为出发点。该框架将在德国教育体系中所获得的资格区分为八个等级,各个等级标准基本描述了获得相应等级的资格必须完成的学习结果要求。该要求的核心是对毕业生处理复杂和未知变化的能力以及在某一职业活动领域或某一科学专业中的独立自主程度的规定。截至2017年8月,德国的八级资格框架共覆盖33种资格类型[5],涵盖普通教育领域中的各级普通教育毕业文凭、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中的职业资格和高等教育学历框架中的学历(学士、硕士、博士、教育人员)资格,其中,与技术技能人才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资格占绝大多数,约为70%。技术技能人才资格在资格等级上覆盖了从等级一到等级七的所有资格范围。目前德国各级各类的资格文件或数据库的修订和完善都已引入资格框架中的资格级别和标准作为参照,例如,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已经将国家资格框架中的资格等级、标准与规范作为参考依据。

  (二)德国职业教育条例及其与资格框架的关联

  德国职业教育条例(Ausbildungsordnung,简称AO),即教育职业标准①,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对教育职业实施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是相关教育职业的规格描述、内容框架和考试要求。德国企业一元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依据此条例展开,同时,职业教育条例也对作为德国职业学校中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教学计划(Rahmenlehrplan,简称RLP)的制定和实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德国职业教育条例是职业教育领域制定资格/能力②标准、实施教育教学以及进行能力评价/资格评估的纲领性文件,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运行与评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8/12/28 10:10:37

上一篇: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理论体系学术研讨会举行
下一篇: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主题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