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董勇: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动因及趋势

时间:2019/2/11 10:47:39  点击:806


       

内容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农村老年教育应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发展;以“三农”课程开发为重点,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以乡风文明为抓手,吸引老年人群广泛参与;以乡规民约为突破口,完善基层老年教育法规体系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老年教育;“三农”课程

作者简介:

  原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动因及趋势

  作者简介:董勇(1974- ),女,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年教育。(浙江杭州 312030)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滞缓,存在发展不平衡、教育产品单一、学习者参与度低等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法律政策缺失、统筹协调缺乏、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农村老年教育应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发展;以“三农”课程开发为重点,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以乡风文明为抓手,吸引老年人群广泛参与;以乡规民约为突破口,完善基层老年教育法规体系建设。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农村老年教育 “三农”课程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需要广大农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老年教育是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环,具有“协调转换性”“终身教育性”“毕生发展性”“老年性”和“公平性”等属性[1]。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对促进农村老年人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浙江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又是国内老年教育起步较早的地区,剖析浙江老年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经过40年改革开放,浙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17年浙江GDP达到51768亿元,连续22年居全国第四位,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连续33年居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3年的2.1∶1缩小为2017年的2.054∶1[2]。调查显示,浙江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日渐旺盛,5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希望村(社区)能建立一处集老年学校、健康咨询、运动健身、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电脑宽带等多种内容为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3]。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的原因,浙江老年教育特别是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与浙江的经济水平、老百姓需求并不相匹配,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年教育滞后于城市。近年来,浙江老年人口逐年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浙江老年人口108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1.77%。建有老年电大分校及教学点14897个(所),老年大学及分校超过216所,老年学校1873所。

本文发表于前卫

。相对日趋完善的城市老年教育,广大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滞后。根据浙江统计年鉴,浙江农村老年人口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缺失,老年大学多集中在城市,村(居)老年教学点建设才刚刚起步。2017年,浙江宁波奉化79%的村(居)尚未建立老年学校[4];绍兴柯桥建成13个村居教学点,约占村居总数的4%。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有903个乡镇(包括14个民族乡)和421个街道尚未打通老年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做到老年教育全覆盖,任重道远。

  2.教育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青少年教育不同,老年群体文化起点不同,学习背景不同,社会阅历相对丰富,异质性强,并且消费能力较低。因此,老年教育的产品需求差异性比较大。但受教育资源制约,目前农村老年学校已开设的课程科目,以校本课程为主,基本上是有什么开什么,凑够人数就开一个班或一门课,教育产品单一且随意性较大。总体来看,基于现实条件开展教学的多,系统规划设计的少;“唱唱跳跳”“写写画画”的课程多,针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少;政策性的宣讲多,健康讲座少;致富技能培训的多,陶冶情操的少。提供的老年教育产品缺乏对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学习目的、学习能力的分析和归纳,未能与老年人的能力拓展、心理诉求、个人发展、公共生活、社区治理、社区发展接轨。

  3.学习者参与度低,农村老年教育效果不佳。与城市老年大学“一位难求”情况不同,农村老年教育普遍存在学习者参与度低的问题。有些村居老年教学点虽然成立了,但活动开展不起来,一些已成立的乡镇老年学校开展活动较少,甚至没开展活动。在各级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学员中,主要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农村老人难见踪影。据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统计资料,全省老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的人数仅占老年人口的2%,农村老人参学比例更低,在相关文献资料中缺少相关的数据统计。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2/11 10:47:39

上一篇: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中国家角色的演变趋势及其困局
下一篇:完善中国特色教育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