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革新推动教师内生发展的机制

时间:2019/2/27 9:17:39  点击:747


       

内容摘要:如果要总结清华附小教师队伍的特点,我认为是学校激活了教师们对卓越的内在追求,这是我们教育教学得以不断突破的原动力,是学生得以健康、阳光、乐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教师发展;内生机制;价值观引领

作者简介:

  如果要总结清华附小教师队伍的特点,我认为是学校激活了教师们对卓越的内在追求,这是我们教育教学得以不断突破的原动力,是学生得以健康、阳光、乐学的根本保证。这背后,是一系列日益完善的机制,我们称它为教师发展的内生机制。

  我们首先把文化认同、价值观引领作为教师内生机制的第一源动力。在附小,这个价值观的载体就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办学行动纲领》,这份纲领在具体工作中被逐渐细化,其中的制度让团队开展教育科研有了方向指引、操作策略、成就动机和专业尊严,从而引领教师向成志榜样教师的目标迈进,让职场不仅有意思、有故事,更有意义。

  在文化认同大前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教师内生机制的运行模式: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学段,采取段长负责制,用“过程性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为教师发展搭梯子、建平台——

  过程数据意在让教师计划与工作结果对标,形成有据可依的公平评价。开学初教师个人申报岗位、填写预期目标,期末填写岗位目标达成表,进行自我“照镜子”,再加上期末“家长和学生”、最近教师之间、相应管理者,共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然后按照“4(侧重教育)∶4(侧重教学科研)∶2(侧重公共服务)”的比例进行绩效分配,并按照“2∶5∶3”量化卓越、优秀、合格或待提高的评比。多元化的综合评价结果会以诊断的形式反馈给教师个人,让教师看到差距,寻找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过程性数据倒逼教师不断成长,数据逐年积累,最终促进教师成长由量变到质变。

  关键事件,意在采用多种平台,让平台上的故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利用“微党课”分享好故事,“一日蹲班”发现好教师、好班级管理故事,“每月影子校长”主持联络协调发现好的管理后备者,“成志杯赛课”带出好的典型课例,“学习共同体”“学术论坛”锻炼教师用研究的思维来工作,等等。除了学校提供的项目,教师也可以主动请缨组织研究项目和主持活动——这些供给方式是教师风格与思想观点形成的关键杠杆。

  榜样引领,意在教师要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学生的审美对象。

本文发表于前卫

。通过榜样评价,让有付出的教师得到应有的肯定与尊重。如每月的“月度人物”“金点子奖”、学期的“卓越榜样教师”、年度的“十大成志榜样教师”,获得重大专项荣誉的教师或团队等。这些“审美对象”也都成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榜样。

  以上三个对教师的评价维度是发展性诊断评价,体现以事定岗、效能评价,同时为激励大家,以岗定薪、优劳优酬。每个教师都要想:我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我的岗位技能水平如何?这种综合评价的结果将决定学校双向岗位聘用的有效实施。在“段部管理”中,双向岗位聘任由段长负责,哪位老师希望聘任到哪一个年段、哪个学科,需要经过与段长沟通,共同完成双聘。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行自我诊断,制订自己成长计划、生涯计划,学校为他们分类搭建平台,推动教师“变样”。同时对后备人才进行分层、分类、分阶段培养,如为了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加速成长,学校每年评选最具影响力教师、最具发展力教师,并通过“校本五个一”帮助教师提炼教育教学思想、推广科研成果、提升专业尊严。这“五个一”包括:一个自发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一部简单质朴的专题片、一部记录成长的随笔专著、一本成长中难忘镜头的画册、一个学生帮助制作的专题报道。

  教师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成志教师内生机制的构建,是要让“固定资产”升值、再升值,以此推动学校走上自我否定和突破的变革之路。

  (作者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2月27日第5版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2/27 9:17:39

上一篇:学校要构筑自己的传统
下一篇:在教育叙事中重建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