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杨雪燕等: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实践模式评估

时间:2019/8/15 9:46:28  点击:703


       

内容摘要:建立以托管照料为主、以早期教育为主及保教兼顾的满足不同托育需求的服务机构及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假期托管等多样化托育服务方式。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框架

作者简介:

  原标题: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实践模式评估

  作者简介:杨雪燕,井文,王洒洒,高琛卓,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七要素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框架,包括理念、项目、方式、规范、机制、政策和效果。以七要素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实践模式进行识别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企事业主导模式除在服务项目上较为相似,即大多都包括保育和早教项目,在理念、方式、规范、机制和政策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服务效果的不同。目前中国托育服务模式的主要问题是托育服务政策及管理的缺位。建议明确托育服务的公共服务地位,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家庭补充”的多元供给体系。完善托育服务政策,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建立统筹协调的托育服务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制定符合现阶段发展特征、科学、灵活的托育机构准入机制。加快托育从业人员的培养,鼓励高校、职校开设0-3岁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培养婴幼儿护理、早期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探索建立以社区为依托,包含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层次、灵活多样的托育服务体系。建立以托管照料为主、以早期教育为主及保教兼顾的满足不同托育需求的服务机构及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假期托管等多样化托育服务方式。

  关 键 词:0-3岁婴幼儿 托育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框架

  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专项科研项目:新时代全面二孩政策下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发展战略研究。

  一、问题提出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里程碑式的变革,但全面二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挑战,人们的二孩生育意愿持续低迷。2016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通过对北京、辽宁等10个省(区、市)0-15岁儿童的父母的调查发现,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仅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高达53.3%,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尤为突出。[1]研究指出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成为人们放弃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其中,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可及性成为影响人们是否生育二孩的关键问题。

本文发表于前卫

。[1]

  相比于家庭和社会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强烈需求,我国目前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却十分紧缺,供需严重失衡。[2]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3]“幼有所育”被十九大报告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建构是“幼有所育”能否实现的关键。尽管上海、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在探索建立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全国来看,0-3岁托育服务体系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区域差异也很大。[4]目前为止,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仍然相对滞后,尚未有研究对中国不同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实践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估。

  本文的目标即是对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实践的模式进行识别、分类和评估,以期为构建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启示。

  二、分析框架

  “全面二孩”政策下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是一个公共服务问题,将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公共管理的角度,采用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进行深入分析。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特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批判与继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职责是服务而非掌舵,追求公共利益,战略思考,民主行动,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民而不是顾客,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等。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更为广义的中国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已经有了一些操作化维度的探索,但迄今为止,新公共服务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当中并未形成一致公认的操作化维度,学者们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对其进行界定。本文仿照公共治理的六要素理论在中国背景下的应用,[5]提出七要素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框架,包括理念、项目、方式、规范、机制、政策和效果。其中,理念指的是服务应遵循的价值观,强调公民权利、以人为本、公平和效率兼具等;项目指的是服务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方式指的是提供服务的形式和手段;规范指的是服务应具备的条件、应达到的标准和应遵循的流程;机制指的是各服务供给主体在具体服务过程当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互动关系;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了持续提供服务和保障服务效果而出台的相关保障措施、制度和政策等;效果指的是服务的产出和绩效。七个要素当中,服务理念是最重要和最具决定性的要素,决定了其他六个要素的内涵。图1展示了上述新公共服务理论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拟采用上述新公共服务七要素框架,对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8/15 9: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