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校园空间设计与课程创新

时间:2019/8/16 8:46:28  点击:801


       

内容摘要:校园空间的设计和课程的创新丰富了学生的成长体验,催生了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

关键词::空间设计;课程创新;小学校园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万莺燕,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 常州 213000

  内容提要:教育体制的改革促使了学校空间设计的变化,将校园的空间设计与学校的课程创新开发相结合,有利于引领学校教育文化的深度变革。在对校园空间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依托特色场馆建设、农耕活动基地开发、休闲生活空间打造等,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群,支持学生的互动体验和主题研究式学习、实践操作学习、合作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随时发生。校园空间的设计和课程的创新丰富了学生的成长体验,催生了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

  关 键 词:空间设计 课程创新 小学校园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A-0058-04

  学校是一个人度过其童年和青年大部分时间的场所,他将在其一生中永葆并珍藏这份记忆。学校并非一个暂用之地,而更像是一个享受生活的空间。从这种意义上看,校园空间设计意义重大。其外观与内部功能的关系,操场和教室的布局,教室及走道的气氛,窗户及台阶的细节……所有这些因素,都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其中的人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校园空间设计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彰显其教育文化的第一张名片。将校园的空间设计与学校的课程创新开发相结合,有利于引领学校教学方式与教育文化的深度变革。

  一、整体规划校园空间,让学习随时可以发生

  传统的中小学校,由于缺乏校园规划理念,空间与儿童互动不足,校园使用者与设计者沟通不畅等因素,使得校园的空间设计和规划主要注重提供学生上课所需的场地。教室空间设计单调划一,校园环境也刻板而缺乏个性。上课时教师单向讲授知识,学生端坐被动倾听,这种空泛的校园环境及单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尊重儿童本性发展、提供儿童多样学习内容的教育目标。

  教育体制的改革促使了学校空间设计的变化,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火柴盒式的校园建筑和方格网状的环境。现代校园空间设计已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开放、自由、灵活、丰富、个性、温暖的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新型的校园空间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多功能、开放的空间取代传统的封闭型普通教室;二是学校空间由“以教为主”转向服务学生“学习过程”为主;三是学校空间环境越来越生活化、人情化,色彩、造型及空间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四是空间设计越来越体现向社会及社区的开放和融合;五是校园空间的设计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创新、学生的学习体验紧密结合。

  空间改变的一小步,却是教育理念改进的一大步。迈向未来学校之路,从空间重建开始。当代学习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整体上表现出五种“转向”,即转向智慧学习环境、非正式学习环境、整合学习环境、互动学习环境和创新学习环境[2]。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学校致力于通过校园空间的设计,为课程创新服务,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学习随时发生。学校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周边优质资源,以学生体验式成长为目标,把整个校园打造成了一座儿童学习体验中心,主要架构了“一馆一村一廊一吧”“三大实践基地”和“四大主题园”的特色校园空间。“一馆一村”是指非遗馆和地球村,“一廊一吧”是校园的文化长廊和主题书吧,“三大实践基地”包括春晓犁园、开心厨房和植物园,“四大主题园”包含春曦园、春笋园、春晖园、春华园。这样的物型空间设计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为丰富学校课程设计提供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元而丰富的体验场所,拓宽了学生视野,让学习随时可以发生。

  二、设计主题场馆,打造走向世界的课程群

  (一)建设具有特色的互动性场馆

  学校的场馆是为一定教育目的而设计的物理空间,是通过实物造型、布置的模型、配合的图片、文字说明和信息技术构建的。

本文发表于前卫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小学建设了两座很有特色的场馆——非遗馆和地球村。非遗馆即“春江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全省唯一坐落在校园里的乡镇非遗馆,后改建为“春江非遗文化互动体验馆”。展馆总面积300多平方米,共分“儿时玩趣、春江私塾、人生礼俗、民间艺术”等八个主题展厅,还设有“手工作坊”“探究性空间”“唱春传习所”等社团活动基地,让儿童在充分的学习体验中传承与创造。

  “地球村”是在“非遗馆”基础上设计与筹建的,意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明、世界的文明,了解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地球村的设计主要围绕“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这一核心目标。该馆集科技、地理、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于一体,让每一个春小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感受到世界的奇妙,科学的奥秘,人类的文明与宇宙的浩渺……让学生有传统文化的滋养,更有世界的眼光、博爱的胸怀,使其成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对世界、对未来有用的主人。

  这两大场馆运用多种科技手段链接过去与现在,提供了参与式展览,创设了以体验为中心的活动平台,营造出能够调动已有经验的互动环境。场馆就像是好玩的迷宫,让学生玩出学问,玩出文化,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有文化内涵的愉快经历。

  (二)建构立体式的场馆学习课程群

  学校充分利用场馆资源,结合地域文化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发了春江地域、春江童玩、春江美食等春江非遗文化课程群,并形成了课程实施纲要,为课程的规范实施、整合实施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路径。学校还整体开发了非遗类的社团活动,如舞龙、打连厢、刻纸、彩陶、唱春、小导游等;以“非遗”为主题开展了主题学习课程,“玩转童年”“粉墨登场”“春江美食”“徒步春江”等主题,都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学校还整合了其他学科和活动,总体策划了全年共九次的春江非遗文化学生活动序列:二月元宵节、三月桑蚕节、四月故事节、五月艺术节、六月端午节、九月中秋节、十月重阳节、十一月美食节、十二月运动节。这些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班队课、梦想课、品德课等深度整合,实现了活动育人的目的。

  (三)支持体验式的主题学习活动

  人类的智慧是在探索真实的世界中形成的。我们必须把接触真实世界的机会还给学生。学校场馆为教师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灵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触发动机,创造可能,提供服务。两个场馆中的一切资源建设和活动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知识构建展开的。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场馆设置了学习空间、操作空间、探究场域,提供了大量的影视资料、图书资料、课程介绍、学生作品等。学生在非遗馆可以上校本课、综合实践活动课、音乐课,在地球村可以上科学课、音乐课、美术手工课等。两大场馆全天候开放,是快乐好玩的迷宫,生活体验的社区,全面支持学生的互动体验和主题研究式学习。

  两个场馆的丰富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可以直接观察和操作的学习对象,更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教师带领学生在场馆中开展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合作式探究活动。“探秘二十四节气”“独轮车的秘密”“方言对对碰”“奇妙侏罗纪”……学生通过观察、提问、测量、推理等多种形式的探求和创造性活动,亲历一个个研究过程,训练科学思维方法,获得科学解释和结论,学会与人合作和深度探究,在这种个性化和充满乐趣的难忘经历中,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让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8/16 8:46:28

上一篇:少数族、外部者、边缘人:多元文化社会的偏见与歧视及其教育应对
下一篇:指向深度学习的探究型实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