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内容摘要:教研员作为“教师之师”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促进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成长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教研员;实践性知识;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作者简介:
原标题:试论区县级教研员实践性知识的构成及特征
作者简介:卢立涛(1977- ),山东日照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教研制度变革与教研员专业发展、教育评价与学校发展等,E-mail:taolilu@bnu.edu.cn。北京 100875;沈茜,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梁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
内容提要:教研员作为“教师之师”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促进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成长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员之所以能够胜任这一职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实践性知识。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六名区县级教研员为个案,研究发现:区县级教研员的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关于学科、教学与教师的知识,关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知识,关于组织管理与人际交往的知识,以及关于人、教育与自我的知识。教研员实践性知识具有中介平衡性、综合前瞻性、实践反思性等特征。
关 键 词:教研员 实践性知识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标题注释:2016年度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招标课题(JDZB20160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年度学科建设综合专项基金(2018KYPY005)。
[中图分类号]G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18)06-0112-07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教研员,主要由“出身于”某一学科领域的教学“能手”和学科专家组成,他们对于一线教师的成长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被称为“教师之师”。教研员之所以能够胜任这一职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实践性知识。从已有文献来看,当前我国关于教研员的研究呈现出以下态势: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教研员的内涵与素质、角色与职能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主体以教研员为主,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理论思辨为主,亟须加强实证研究,[1]更缺少关于教研员实践性知识方面的研究。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将教研员实践性知识界定为:教研员自己真正信奉的、在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与组织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所使用或表现出来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和信念,这些知识是教研员多年教研活动、教育管理等经验的积累,通过对教育教学、教研实践及人际交往活动进行提炼和反思而形成。[3]那么,教研员的实践性知识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又有何特征?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六名区县级教研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教研观摩)来收集资料,在资料分析的时候,重点选取了在教研员工作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A、B两名教研员的资料,同时辅以其他学科教研员(依次命名为C1、C2、C3、C4)的资料为证,以“类型—对象—时间”的方式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编号(如访谈-A-20130510),最终采用三级编码的方式进行类属分析。
一、教研员实践性知识的实描
白描一:教研员A的“自白”——“德性好能力强”
教研员A,北京市原××区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有20多年从事教研员工作的经历。A性格和善,讲起话来感情充沛而又亲切自然,提起“教研员”总有说不完的话。她对“教研员”有着特别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访谈中她说道:
“首先,我觉得教研员的德性要好,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一种形象,如果你有了比较好的德性后处理方方面面的问题会减少很多的麻烦,也会让老师很舒服,对你服气,这就是人格魅力。其次,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这个工作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太高了,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述的能力。
本文发表于前卫。没有研究能力和水平满足不了需求,有了研究能力和水平你能让老师很快入轨。很多东西教研员是要写的:教研活动的总结,对搜集来的前沿信息,你还要整理、提炼、分析,写是很关键的,是基础。最后是表达,照本宣科不行,你还要把书本的东西转化成老师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还有就是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处理跟行政领导、跟基层学校领导、基层老师之间的关系。教研的支撑基地是学校,必须要处理好跟学校领导的关系。跟上级行政领导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很多事都是协商着进行的。”(访谈-A-20130529)
这是A对“教研员”的描述,让我们对教研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教研员一方面要有人格魅力,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具备多方面能力和素养,如此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教研工作。
白描二:教研员B的“反思”——“我是‘导演’”
教研员B,北京市××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曾在初中、高中六个年级任教十多年,后转为高中语文教研员,约有10年的教研工作经历。B性格开朗且直率,访谈中遇到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她总能在轻松一笑中真诚而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研员与教师有很大不同。教师你主要面对的是学生……而作为教研员,你的任务:一个是自己寻找科研课题,第二你要组织老师来共同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教学研究,第三是在这个平台上给老师指一个方向……你的工作是围绕着老师们的教学进行,思考老师完成这个教学任务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哪些老师在这些问题上做得好,可以让他,她通过研究课或公开课的方式做一个示范。通过你指导这个老师来完善这个课,对全区的老师有一个引领作用……教研员是幕后英雄,有点像导演。比如这个导演特别欣赏一个演员,就跟我们选一个老师上课一样,为什么选他/她,因为他/她的悟性非常好,你一说,他/她立刻就能明白。导演和老师有一个交叉的工作,就是剧本。教案就是剧本,第一剧本完成者是老师,教研员是指导者和修改者,实际上双方共同完成一个剧本,你要指导这个老师怎么上课,你是导演兼编剧,他/她是演员兼编剧,但你这个编剧是资深的,你是要去指导他/她实施教学。”(访谈-B-20140218)
以上是对B访谈内容的节选,她通过与教师对比、与“导演”类比来呈现对“教研员”的理解:教研员要做好“导演”,指导、服务一线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同时又有前瞻性,对一线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通过上述实描,对两位教研员A、B的教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教研员实践性知识相关内容的构建提供“感性直观”。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8/14 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