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循证改进就读体验:美国“下一代高中”改革计划的启示

时间:2018/12/29 9:12:46  点击:811


       

内容摘要:美国“下一代高中”改革是循证实践逻辑在教育改革中的延伸应用,其重要目标是改进学生的就读体验。

关键词:下一代高中;循证改进;就读体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董轩,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副教授。上海 200062

  内容提要:在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普及的未来,什么样的高中教育是符合大众期望、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的?本文以美国“下一代高中”(Next Generation High School)改革计划为例,探讨该改革计划是如何将循证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于现状改进策略与防患于未然的预警策略。文章认为,美国“下一代高中”改革是循证实践逻辑在教育改革中的延伸应用,其重要目标是改进学生的就读体验。这不仅需要数据要保证真实性、时效性,收集的方法与过程具有科学性,而且需要教育管理者或其他数据使用者具有较高的数据素养,能够从数据中挖掘出信息,并从碎片化的、隐蔽性的数据中找出规律,为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实证参考。

  关 键 词:下一代高中 循证改进 就读体验 美国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JJD880018)及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课题“北美与大洋洲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早在2013年,奥巴马便提出要重新设计美国的高中教育,以便应对美国高中教育的诸多问题和未来可能的挑战。2016年9月,白宫几次召集州和学区相关人员,加速推进“下一代高中”(Next Generation High School)的改革。

  一、“下一代高中”的改革背景

  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服务于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于这一目的,高中教育有三种主要功能,即基础教育、职业准备和大学预备教育[1]。美国高中教育改革历程可以视为在社会、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围绕这三种功能进行适时调整演进的举措和过程。自20世纪末开始,美国教育部便在《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完成有挑战性的学业,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同时,或继续学习深造,或为就业做好准备。[2]自2001年小布什政府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开始,美国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就围绕着两个关键问题展开:其一是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即如何提供更多机会让更多的适龄青少年获得高中教育的机会;其二是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主要聚焦在高中毕业率、升学率与就业能力三个层面,以期使全美高中教育质量有明显提高。

  在经过为期数年的努力后,小布什政府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还是因过于强调统一的标

本文发表于前卫

准化测试与评估要求而宣告失败。例如,新移民儿童的英语水平一般会明显低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仍要求这些新移民儿童参加州或全国的统一考试。这种过分依赖考试的问责体系带来了许多设计之初没有预估的负面效果,例如以应试为导向的日常教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师范类院校申请率降低等。[3]从2005年至2007年,美国共有15个州降低了4年级或8年级阅读或数学学科的基准,另有3个州则全部降低了两个年级两个学科的基准。其结果是,考试已经不再是测量学生学业成就的工具,反而成为各州、学区和学校着力追求的唯一目标。即便如此,仍出现越来越多的学校无法达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要求。数据显示,2007年,28%的学校无法达成“充分年度进展”(adequate yearly progress)目标,这一数字在4年后迅速增长到38%。2011年年末,一些州已经出现高达50%的学校无法实现“充分年度进展”目标,这其中也包括那些已经降低了学科基准的州。[4]2003年,奥巴马上台后,社会舆论便希望其废止《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并最终于2015年代之以更为关注弱势群体、少数族裔与移民群体的《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

  奥巴马政府的教育改革除强调中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大学预备教育属性外,还重点突出了职业准备的功能。例如,奥巴马政府在《中小学教育法案》中强调升学与职业准备都应成为中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并推出竞争性拨款项目,推动各州平衡升学与职业准备的改革。[5]

  有关美国高中教育的实证数据也从不同侧面反映着美国高中教育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尽管2000年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高中的完成率,但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仍有5.9%的高中生辍学,其中西班牙裔高中生辍学率最高,达到9.2%。[6]辍学率的居高不下可能因为美国社会不同族裔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种族歧视、毒品与犯罪、移民等社会问题,但回到学校教育内部,则可能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就读体验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也即校园欺凌、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等方面有诸多问题。

  在PISA 2015测试结果中,OECD国家的平均归属感指数为0.02,非常同意/同意“我感觉我属于这所学校”的学生比例为73%,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我觉得我是学校的局外人”的比例为82.8%。家庭社会背景好的学生归属感指数更高,非移民学生比第一代移民有更强的归属感,与2003年相比,2015年学生的归属感有所下降。美国15岁学生的归属感指数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略低,为-0.09,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群体的归属感更强。

  OECD的平均欺凌指数为0,自报告频繁遭受欺凌的学生比例,任意欺凌为18.7%,其他学生拿我取乐为10.9%,其他学生打我或推我占4.3%。社会经济背景位于后25%的学校中欺凌问题更为严重,欺凌偶发学校的科学成绩比欺凌频发学校高47分。美国的欺凌问题较为严重,欺凌指数达到了0.16,频繁遭受任意欺凌的学生比例达到18.9%,频繁被拿来取乐的学生比例为11.4%,频繁被推打的学生比例为3.8%。但是社经背景不同的学校间差异不显著,欺凌是否频发的学校,在科学成绩上的表现差异也不显著。中国大陆的欺凌问题不及美国严重,但比OECD平均水平还是略差,欺凌指数达到了0.1。

  根据学生自报告的数据,在PISA测量前两周至少逃学一次的学生比例:OECD的平均水平在2012年是14.8%,但到2015年,这个比例有所上升,为19.7%,比例上升了5%。美国的学生逃学问题较为严重,在2012年的时候为21.1%,到2015年的时候已经上升到37.2%,上升了16%,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8/12/29 9:12:46

上一篇:杨光 谢国萍:创业能力评价分析的培训机制构建
下一篇:刘奉越 陈醒:代际学习的国际研究进展与动向